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厉害?听听毛主席的评价

2024-12-23 09:27:25 经验知识 投稿:一池湖水

  评司马懿:

  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司马懿被描写成为一个城府极深、屠杀和禁闭曹氏宗室的奸臣。据历史记载,东晋明帝司马绍听说司马懿是靠虚伪、欺诈才得以成功的,惭愧得以手掩面,为自己有这样的先辈而深感羞耻。可见,在正统文化当中,司马懿是一个与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忠臣形象截然相反的反面人物。但随着人生阅历和经验的积累,毛泽东逐渐改变了对司马懿的看法,认为他有智谋,善分析,是个了不起的人物。

  1947年5月,毛泽东撤出延安转战陕北。一天,接到陈赓、王新亭自晋南战场发来的捷报,称歼敌2万,解放县城25座。他走在山坡上,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几段《空城计》周恩来听了说:主席,我们面前的“司马”现在可不是往西行呦!

  毛泽东止住了唱,风趣地说:刘戡?他不配当司马懿!任弼时在一旁说:我们面前的司马懿是胡宗南、蒋介石。毛泽东说:蒋介石和胡宗南都不是我们的对手,我们面前没有司马懿,只有司马师。泽东所说的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,虽有权术,但刚愎自用,不及其父。所以毛泽东后来在与周恩来布置淮海战役战略战术时,又以司马师为例指出:不识时务嘛!他杜聿明和邱清泉、李弥,哪是刘伯承和陈毅、粟裕的对手?这次是司马师碰在了姜维手上,被困在铁笼山了!

  胡宗南、蒋介石都比不上司马懿,可见毛泽东对司马懿的评价是相当高的。当然,毛泽东也认为司马懿有明显的性格缺陷,那就是“怀疑心重”,所以中了诸葛亮的“空城计”。“空城计”的故事,能启迪人具体运用战略战术。


  评诸葛亮:

 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。在三国人物当中,诸葛亮是毛泽东谈得较多的一位,大概也是毛泽东最为推崇的人物之一。早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,毛泽东在《讲堂录》里就说诸葛亮是“办事之人”,他多次提倡人们要学诸葛亮的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精神。他自己曾经表示:我也要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呢。

  毛泽东十分重视诸葛亮的宣传鼓动技巧。1930年夏天,毛泽东在红四军干部会议上作报告。讲到宣传鼓动工作时,他介绍了三国时黄忠大败夏侯渊的故事:黄忠本来年迈体衰,很难战胜夏侯渊。但是,智谋高超的诸葛亮使用“激将法”,把黄忠的勇气鼓动起来了,于是黄忠立下军令状:如不斩夏侯渊于马下,则甘受军法。他说,我们的战士有着高度的阶级觉悟,用不着使用“激将法”。但是,我们要学习诸葛亮善于做宣传鼓动工作。

  1955年元旦,他在与王震讨论退伍军人的安置问题时说:可以组织屯垦戍边嘛!中国古代就有屯垦制,管仲搞过,诸葛亮在汉中也搞过呢!开荒就业,治疗战争创伤,巩固边疆,应该是个好办法。在毛泽东看来,诸葛亮最可宝贵的是处理民族关系的艺术。他对诸葛亮的“七擒七纵”非常赞赏,并把它视为处理民族矛盾的一个好方法。

  当然,在毛泽东看来,诸葛亮也并非完人。他曾经就错用马谡一事,对诸葛亮作过批评。他读《资治通鉴》有关失街亭斩马谡的文字,对诸葛亮出师首战不在最前线写有眉批:“初战,亮宜自临阵。”又在后文作了这样的眉批:“失街亭后,每出,亮必在军。”他认为,这是诸葛亮接受了教训,所以街亭之败,诸葛亮也是要负重要责任的。

  毛泽东对诸葛亮在《隆中对》中提出的战略思路,也有自己的独特评价。他在读苏洵《权书·项籍》中有关评说诸葛亮“弃荆州而就西蜀,吾知其无能为也”一条时,写下了精彩的批语:“其始误于《隆中对》,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,其终则关羽、刘备、诸葛三分兵力,安得不败?”

  历来史家大都赞誉诸葛亮的战略思路,但毛泽东的评价却独树一帜,且言之成理,可谓卓见非凡。

声明:老皮学习笔记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123456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