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数学不好怎么办 小学数学不好应该怎么办
1、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。好的学习习惯,能带来好的成绩,数学也不例外。对于数学的学习习惯,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必须要养成的。首先,是认真审题的习惯。一道小学数学题目的考察范围是有限的,你如果能意识到它考察哪些知识点,在做题目的时候就能采取正确的方法,做的又快又对,如果你匆匆看两眼题目,就开始写,第一笔往往都是错的。建议同学们在做任何数学题目的时候,都要完整地读至少三遍以上!至少读三遍以上!至少读三遍以上!重要的话说三次,这句话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在说,因为太重要了。其次,是认真检查的习惯。无论是考试还是平时写作业,我们留给学生的时间都会大于他们完成的时间,这个时间差不是用来休息的,而是留给他们用来检查的。下面讲一下如何检查。一看数字有无抄错,二看计算有无错误,三把问题答案带进题目当中,逆向计算,看看能否算出题目里面其它条件。
2、最后,是认真书写的习惯。数学和语文的书写要求不一样,而数学要求书写干净、整洁、清晰。这个书写要求,我认为应该贯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。
3、有些小朋友作业本和试卷上的书写都很干净,但是草稿本上一团糟,这样子的数学作业准确率一般不高,因为在检查的时候,是很难找到之前过程的。打草稿时候字迹潦草,对计算准确率的影响也很大,很容易抄错数字或者算错数字。因此,家长和老师不光要抓孩子作业本和试卷上的书写,还要注意孩子草稿纸上的书写情况。
4、提升数学学习成就感,培养学生学习兴趣。因为我们花了时间能做出数学题目,有成就感,所以我喜欢数学,这是很多老师希望孩子能建立起来的正循环模型。实际上,这个模型太过理想,很多小学生在做出难题之后的如释重负远大于豁然开朗。因为很多小学生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数学题目,他们是当成任务来完成,自然很难有成就感。身为老师,要会采取一些措施,让学生们在新授课环节,感受到数学的魅力,并产生成就感,进而喜欢上数学学习。比如说,在学习“三的倍数特征”的时候,我是让小朋友们自己总结规律的,刚开始有些困难,小学生们总结出来的规律,都不能适用于所有情况,但是我还是给与了他们肯定,数学的自主探究就是这样,我们一直在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,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们在这个枯燥的过程中,一些肯定和建议。最终有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小朋友提出了一个观点“这些数字的数字之和好像是三的倍数。”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,虽然表述不是很准确,但是意思是对的。我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验证了他的想法,再把他的话给完善之后,写在了黑板上,并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发现。事后,这个小朋友的数学学习兴趣高昂,数学成绩也越来越好。
5、夯实数学基础,提高数学素养。万丈高楼平地起,最重要的是把地基打好。数学学习也是一样,很多看似粗心的问题,就是因为小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,出现了知识性的缺陷。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,基础知识和技能不可忽视,它决定了小学生能否能正确地解决数学问题。而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这条路上能走多远,取决于数学素养的多少。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很多,我们没必要针对某一项数学素养进行培养,应该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,而不是单纯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。举个例子,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个知识点的时候,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应该停留在记住公式,能够用公式解决问题这个初级阶段,而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转换的数学思想,这种思想上的感受和学习,对于接下来的数学学习,会有很大帮助。身为家长,也可以根据孩子们今天学习的数学内容,提出一些相关的生活问题,激发学生的迁移能力,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。
6、进行变式思维训练,培养创新能力。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,是填鸭式的讲授法,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培养的不错,但是创新思维能力很低。现如今新课改,要求我们必须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。对于这一点,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预设一些情景,比如说故意出错,或者把自己的笔误变成生成性的教学资源,让学生来发现,指出,矫正,并认可学生的这种本能的找错行为,让学生从被动思考变成主动的思考:老师刚刚讲的对不对?这个算式有没有问题?这就是典型的培养学生质疑权威的意识,也是孩子们能够在课堂上创新的前提。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,很多小学生认为,能把题目做出来已经很好了,为什么要一题多解。老师强行让学生一题多解,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。我们应该让学生主动思考,进行一题多解。老师要做的就是不要一上来就直接分析题目,因为这样会让孩子下意识地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想,对于接下来的一题多解会有很大的干扰。应该让学生自己读题目,自己来分析,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。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,进行适当的提示,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其他解法。对于提出不同解法的同学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,对于只是作对题目,没能想到其他解法的同学,也要进行适当鼓励,希望他下次能想到新的解题方法。家长们在和自己孩子相处的过程中,如果遇到孩子对一些问题提出不同看法时,一定要积极回应和评价,千万不要打击小孩子的积极性,尊重孩子的话语权。